亚洲黄色影片,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日韩高潮在线视频吗,国产又爽又猛又粗的视频A片

主辦: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   濰坊市文明辦

微信圖片_20240614154406.jpg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jpg 新浪微博

文明濰坊網絡頻道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弘揚時代新風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近年來,濰坊昌邑市堅持先立后破、靶向施策,積極探索移風易俗工作新路徑,引導各鄉鎮(街道)運用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規民約等舉措,開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活動,用“小切口”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移風易俗猶如一股春風、一股暖流、一股清泉,潤物無聲地融進群眾柴米油鹽的生活,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據了解,東陳村“兩委”盤活村內閑置廠房,多渠道發動愛心企業、鄉賢能人等為長者食堂捐款捐物,籌建了占地593平方米的老年食堂,依托合作社在周邊種植“愛心菜園”,無償為長者食堂提供綠色有機蔬菜。

  “我們將移風易俗、孝道文化融入了基層治理,積極弘揚文明鄉風和淳樸民風、增強群眾幸福感。”東陳村90后兵支書陳盛超說。

  升學宴“變成”獎學金

  圍子街道孫斜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上熱鬧非凡,村里的男女老少齊聚一堂,向該村2024年度優秀畢業生發放獎學金,為即將邁入更高一級學府的他們送上了別樣的“升學禮”。

  “孩子今年考上了一本院校,全家人都很開心。今天村里給了她一份特殊獎勵,比辦升學宴更有意義。”村民孫占勝高興地說。

  “今年是第五次舉辦發放獎學金儀式,2020年我們提出成立‘英才成長計劃’以后,村民們紛紛捐錢支持,兩個晚上就收到一萬兩千多元的捐款。我們把全部捐款用于獎勵村里考上優秀院校的學生,本科、碩士、博士分別獎勵600元、800元、1000元每人,激勵村里的孩子努力讀書學習,同時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新風尚,引導學生家長不講排場、不比闊氣,做勤儉節約、喜事廉辦的表率。”孫斜村黨支部書記孫連偉說。

  婚事新辦為“甜蜜”減負

  2024年1月,昌邑市卜莊鎮南任村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部二級上士任炳征新婚。在婚禮當天,這位愛心青年不坐婚車,選擇徒步迎接新娘進門,將節省的婚車租賃費捐給困境兒童。

  妻子馬玉萍說,“公公就是一名黨員干部、村支部書記,經常給別人宣傳喜事新辦、移風易俗。去年,我們還一起參加了社區組織的移風易俗主題活動,當時,我們就商定,要起到帶頭作用,辦一場更有意義的婚禮。”

  紅白理事會“理”出文明新風尚

  “薄養厚葬、炫富攀比……這些陳規陋習曾經是群眾的難言之隱、心頭之痛。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重在建章立制,讓文明常態暢行。”奎聚街道東店村黨支部書記在市移風易俗工作推進會上精彩發言。

  2006年東店村“兩委”成立由支部書記王元江任理事長,村內德高望重的老黨員、熱心服務的群眾任成員的紅白理事會,出臺《禁止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的規定》,并把規定寫進了《村規民約》,印制成冊分發至每家每戶制作張貼。白事一律禁止穿白衣、扎紙草,實行戴白花黑紗、默哀、鞠躬等新禮儀,停喪天數由三天改為一天。 村里有誰家要辦紅白事了,紅白理事會就上門服務、提前溝通,提醒事主按規定辦事,還可以幫助事主確定酒席數量、煙酒價格、參加人員、用車數量等,協助喜主辦成既節儉又喜慶的婚禮,既為群眾做好服務,又能發揮監督作用。

  充分發揮鄉村主體作用推動移風易俗改革的例子,在昌邑市還有很多。移風易俗,移的是不正之風,易的是不良之俗。注入的是文明的力量,受益的是廣大百姓。全城聯動之下,昌邑市廣大干群正昂首闊步地續寫著新的榮光,追逐著新的夢想。

 

  “長者食堂”里的幸福“食”光

  尊老、敬老、養老、助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給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養老服務,柳疃鎮東陳村建起了長者食堂。剛過11點,食堂里便熱鬧非凡,老人們結伴而行,緩緩步入食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一邊親切的聊著家常,一邊滿懷期待地等著飯菜上桌。

  “飯菜做得比家里還香,吃得舒服,很實惠。”83歲的村民王大爺笑著豎起大拇指為食堂點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