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黄色影片,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日韩高潮在线视频吗,国产又爽又猛又粗的视频A片

主辦: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   濰坊市文明辦

微信圖片_20240614154406.jpg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jpg 新浪微博

文明濰坊網絡頻道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魅力濰坊 ?文化濰坊

  文化是民族的根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近年來,濰坊昌邑市文聯及各團體會員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系文藝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和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挖掘本土文化,開展文藝活動,培養文藝人才,講好昌邑故事,傳播好昌邑聲音,昌邑文化藝術界呈現出一片繁榮興盛的景象,為建設新時代現代化新昌邑貢獻文藝力量。

  靈感與才華的綻放——文藝創作成果豐碩

  

 

  濰坊昌邑市的文藝創作多年來一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在文學領域,一批才華橫溢的作家筆耕不輟,他們深入生活挖掘本土故事,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當地作家相繼出版了《大綢商》《大御醫》《一葉慈悲》等圖書30余部,在國內各級期刊及網絡上刊發文學作品1000余篇,其中《乘一葉慈悲越界來》更是獲得文學界散文類最高獎——冰心散文獎。

  為鼓勵和激發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該市專門設立并組織評選了“絲綢之鄉文化獎”,表揚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影響力的個人、作品和單位130件(個),其中11件作品獲濰坊市扶持,1件作品獲省扶持。同時,圍繞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文化建設、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有關部門還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一線,開展了“寫昌邑、畫昌邑、拍昌邑、演昌邑、唱昌邑”等系列活動,推出了一批高質量文藝精品。

  在此基礎上,當地的書法、美術、攝影、曲藝、民間文藝等門類800余件作品在省級以上展覽比賽中也不斷入展或獲獎,3件作品榮獲第十三屆泰山文藝獎,取得歷史最好成績;3件作品又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展,原創相聲《龍年說龍》登上了央視舞臺,柳疃絲綢、卜莊草編等8件民間工藝品還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數量居濰坊前列。

  全民共享的歡樂盛宴——文藝惠民好戲連臺

  

 

  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是昌邑市文化藝術繁榮的生動體現。街頭巷尾充滿了藝術的氣息,市民們可以欣賞到來自不同風格的藝術表演,并能夠積極參與到各種文化互動活動中來。當地圍繞春節、七一、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主題,舉辦了昌邑市民間文藝展演、慶七一小幅油畫作品邀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音樂專場晚會等活動,為該市文藝愛好者搭建起學習交流平臺。

  與此同時,基層文化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該市堅持“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將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到基層一線,每年組織文藝志愿者深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學校、村居、企業等開展送春聯下鄉、書畫筆會、展覽展示、文藝展演、公益培訓等文藝志愿服務活動500余場次,生動展現了新形象,弘揚了新風尚,傳播了正能量,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鼓勁。

  無論是專業的藝術家,還是基層普通的市民,都能在舞臺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盡情享受文化藝術帶來的歡樂。目前該市通過常態化開展文藝活動,已在鎮村培育戲曲、秧歌、鑼鼓、舞蹈等民間文藝隊伍300余支,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讓“文聯萬家·藝潤昌城”文藝品牌更加響亮。

  文化傳承與人才培養——文藝隊伍持續壯大

  濰坊昌邑市高度重視文化傳承與人才培養工作,為文化藝術的持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市不斷加強與昌邑籍在外文藝名家的學習交流和本土文藝人才的聯系服務,精準建立了“昌邑文藝人才庫”。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拓寬了本地文化藝術人才的視野,提升了他們的藝術水平和創作能力,為昌邑市文化藝術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與靈感。

  精彩的文藝活動是提升人才素質的絕佳平臺。該市目前已連續舉辦七屆“著名作家走進昌邑二月蘭筆會”,開辦昌邑文學大講堂,舉辦了14次文學沙龍,常態化開展書法、美術、攝影、民間文藝等業務培訓和對外交流,并組織藝人參加上海進博會、“好客山東好品山東”北京推介等活動,其中昌邑剪紙還亮相韓國驪州五谷渡口節,獲得兩項“市長特別獎”。

  經過有效地扶持和培養,昌邑市現有作協、書協、美協等文藝家協會12個,會員2100余人,其中國家級會員25人、省級會員83人,1人新當選省書協副主席,1人新當選省美協理事,10人獲評“齊魯文化之星”,26人獲評“風箏都文化獎”,3人獲評“濰坊民間藝術大師”,4人獲評“濰坊市優秀文藝家”,18人入選濰坊市優秀青年文藝人才庫,2人受邀參加山東省文聯“蒲公英”文藝志愿活動。

  山清水秀的文藝生態——文藝陣地堅強有力

  

 

  在文化繁榮發展的浪潮中,濰坊昌邑市堅持黨管文藝,以堅實有力的舉措,大力推進文藝陣地建設,會員的學養、涵養、修養得到不斷提升,協會的組織化程度和規范化水平持續提高,昌邑市作協、民協獲評“濰坊市首批基層文聯組織建設示范單位”。

  當地文化藝術界的繁榮興盛,是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蘊與現代創新精神相結合的生動體現。通過鼓勵文藝家協會成立創作基地、鄉鎮工作站,開展寫生創作、文藝惠民展演等活動,真正打通了鄉村文化振興的“最后一公里”。其中,山東散文學會創作基地在昌邑順利落戶,昌邑攝協在花木城、齊西村、楊家橋村等地建立創作基地,昌邑書協成立柳疃工作站,昌邑民協與文旅集團合作打造綠博園景區民俗文化體驗展示區,并設立了6個民俗文化專題展廳,力圖不斷挖掘、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不僅如此,昌邑市各協會還積極創新工作方式,尤其注重發揮新媒體的傳播作用,相繼開通了“濰河文藝”“昌邑市攝影家協會”“昌邑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微信公眾號,不斷加強與文藝愛好者的交流互動,充分展示協會動態及文藝作品,不斷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其中昌邑民協的50余條動態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微信公眾號轉載。

  濰坊昌邑市將繼續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緊扣時代脈搏、堅守文藝初心,不斷創新和拓展文藝發展平臺,以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機制、創新的舉措,持續提升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新昌邑賦能聚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