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黄色影片,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日韩高潮在线视频吗,国产又爽又猛又粗的视频A片

主辦: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   濰坊市文明辦

微信圖片_20240614154406.jpg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jpg 新浪微博

文明濰坊網絡頻道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文明播報

  清晨的萬華社區,瑯瑯書聲從國學講堂傳來,孩子們稚嫩的臉龐上寫滿了專注,一首《三字經》誦讀出傳統文化的生生不息……作為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濰坊壽光市洛城街道萬華社區以“文化興社、書院惠民”為核心理念,打造了一處集教育、服務、公益于一體的“萬卷芳華”文化書院,惠及全齡居民,成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力引擎”。

  優化陣地資源 打造“服務綜合體”

  社區黨委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核心,通過入戶走訪、線上問卷精準“把脈”居民需求,將黨群服務中心、老年活動室等碎片化空間整合升級,打造出國學講堂、音樂之家、非遺工坊、青創空間、鄰里書房、數字影院等12個主題功能區,形成“1+N”文化服務網絡。

  各主題功能區的豐富活動令人耳目一新:在非遺工坊,傳統技藝不再是博物館里的“化石”,草編、活字印刷、泥塑等非遺項目通過體驗式課堂煥發新生;音樂之家定期舉辦“民樂+爵士”創新音樂會,傳統二胡與薩克斯的碰撞讓觀眾直呼“過癮”;青創空間則成為青年創客的靈感孵化器,00后大學生小林設計的“蔬菜文創盲盒”,將壽光特色農產品與潮流文化深度融合;鄰里書房聯合壽光市圖書館、文化館等12家單位進行共建,實現圖書通借通還、活動聯辦聯享;數字影院、老年聽書館等新型數字空間,讓智慧服務融入群眾文化生活……

  最新上線的萬華社區服務小程序,更讓服務突破時空限制,足不出戶就可享受生活繳費、家政服務、預約接種等精細化服務。“現在動動手指就能預約活動,連快遞都能代收,真是方便!”退休教師李阿姨感慨道。

  拓展全齡服務 定制“幸福套餐”

  針對老年群體,社區推出“暖陽計劃”:開設書畫、聲樂、智能手機培訓等課程;組建“金秋合唱團”“墨香社”等文藝隊伍,年均登臺演出20余場。值得一提的是“銀發議事團”——30余位老人憑借豐富閱歷,年均調解鄰里糾紛、推動環境改造等40余項,真正實現“老有所為”。一位參與改造社區健身廣場的老人自豪道:“我們提的建議,連綠化帶怎么設計都被采納了!”

  針對少年群體,社區與現代明德學校、德潤綠城幼兒園共建實踐基地,定期開展“小小文化管家”“非遺小傳人”“我是小小科普員”等體驗活動;引進繽紛鳥美術品牌,先后舉辦音樂、美術、舞蹈等才藝培訓班30期次。8歲的軒軒在扎染課上制作的手帕被評為“社區文創之星”,母親王女士欣慰地說:“孩子安全有保障,還培養了興趣,比出去花錢上培訓班值!”社區還深挖“蔬菜之鄉”文化基因,開發“書院+漢字藝術館+蔬菜博覽園”研學路線,助力孩子們成長進步。“在漢字藝術館學習傳統文化,在田間學習育苗、施肥,每個孩子都收獲滿滿。”帶隊老師劉女士感慨道。

  針對青年群體,社區與壽光職教中心合作開設電商運營、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年均培訓500余人次;組織青年專場招聘會,與人社部門密切配合,開展青鳥計劃、春風行動等招聘活動3場;青創空間提供免費辦公場地和創業指導,幫助孵化了佰威農業、窩里快購、樹熊盒子、VIC情景英語、繁星微直播等創業項目。其中,90后創業者小張的VIC情景英語項目通過短視頻教學,年創收38萬元,帶動20名青年就業。“社區不僅給場地,還幫忙對接資源,這就是我成功的底氣!”小張驕傲地說。

  聚合志愿力量 激活“文明密碼”

  為吸引更多群體加入文化書院建設,社區與濰坊科技學院簽訂共建協議,引入大學生實踐團、心理輔導志愿者等新生力量,年均開展“科技嘉年華”“理論宣講”等活動50余場次;邀請高校專家團隊深度參與社區治理,為居民提供創業孵化、職業規劃等專業支持;聘請非遺傳承人、心理咨詢師、退休文藝專家組成“智囊團”,為文化書院建設注入專業力量。老年大學王老師帶領居民排練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成功登上市級文藝匯演舞臺。30多支群眾文藝隊伍活躍在社區,通過“廣場舞大賽”“戲曲票友會”“消夏演出”“老人節文藝匯演”等文化活動,讓居民從觀眾變身“民星”。“以前覺得文藝活動‘高不可攀’,現在發現它就在咱身邊!”居民趙阿姨說。

  社區還創新“志愿+”模式,組建“黨員先鋒+特長能人+專業社工+居民志愿者”服務梯隊,成立“紅芯宣講團”“巧手匠人隊”“青禾志愿服務隊”等特色隊伍,常態化開展“敬老餃子宴”“政策我來講”“幸福鄰里節”等文明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非常感謝這些志愿者,讓我們感受到了社區的關愛和重視。”來自志愿者的關懷,讓居民們深感溫暖。

  銀發老人的歡笑、青年創客的激情、孩童探索的足跡……如今,萬華社區“萬卷芳華”文化書院的故事仍在續寫,繪就了一幅“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幸福畫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