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昌樂縣鄌郚鎮鄌郚社區,轄13個自然村,戶籍人口1.1萬人。為進一步激活基層文化活力,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鄌郚社區立足樂器特色資源優勢,筑牢文化陣地建設,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打造“撥動和弦 音韻鄌郚”特色文化品牌,推動“和韻鄌郚”文化書院建設。
“文化+隊伍建設”模式 做好陣地硬件提升
文化振興,硬件先行。“和韻鄌郚”文化書院組建文體生活、關愛幫扶、“五老”宣講、“巾幗”志愿服務等4支文明實踐隊伍,常態化開展惠民服務活動。立足書院現有資源稟賦,依據村莊基礎、產業布局、區位優勢等條件,充分挖掘本地吉他特色文化。依托樂器產業發展中心新增吉他、貝斯展品100余件,通過實物展覽、版面介紹、音視頻播放等方式,展示不同歷史時期的樂器產業發展大事記、歷史古舊吉他、合作名人影像資料等,帶動樂器產業發展;依托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劉莊村,新設立劉樂一、卞留念、杜鵬、逄春偉等名家工作室,每月開展名人直播推介活動,通過名人效應提升樂器產業知名度。2024年,“鄌郚吉他”入選全省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為傳承和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文化+志愿服務”模式 助力群眾生活幸福滿格
將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作為推動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和服務群眾的著力點,積極整合機關干部、樂器廠工人、文藝愛好者等文藝骨干,組建文化志愿者隊伍,深入社區開展經典誦讀、手工制作體驗、公益表演、文化扶貧等文明實踐活動,將文明理念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具體行動,滿足群眾需求,同時也為志愿者搭建起實踐與成長平臺,使其成為文化傳播的“活態傳承人”。通過雙向賦能,既豐富了志愿服務的文化內涵,又賦予書院建設更強的社會生命力。
“文化+直播平臺”模式 開辟鄉村產業新路徑
創新打造“文化+電商”融合平臺,搭建“鄌郚臻選”直播平臺,整合馬駒嶺小米、時馬山黑豬肉、金山果蔬等特色農產品,與合作社抱團發展農村電商經濟。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質的同時,加速推動傳統行業網絡化、數字化改造,助力傳統消費提質擴容,拓寬優質特色產品銷售渠道。同時,村民搖身變“網紅”,農民化身新農人,田間地頭成為直播陣地,文化舞臺吸引大批網絡流量。文化書院將直播變成新農活,用小屏幕打開了大市場。目前,書院內的直播展示中心、供應鏈中心、主播孵化培訓中心已建設就緒,主要銷售初級農產品、深加工產品、鄌郚吉他和非遺手工文創等,預計帶動周邊群眾年增收500萬元,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文化+”力量,共享鄉村文化振興碩果,助力鄉村實現文化繁榮與經濟騰飛的雙重目標。
下步,將繼續挖掘鄉村文化資源,結合現代科技與數字化手段,擴大文化傳播的覆蓋面,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強化文化賦能,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