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陣地平臺,擦亮文化“新名片”
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升級打造集文明講堂、文藝活動、運動健身、閱讀交流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全齡化”文化服務陣地,為居民提供不出家門口的文化服務,居民幸福感、滿意度大大提升。著眼于滿足群眾多樣化閱讀需求,打造“共享書吧”特色閱讀空間,秉承舒適閱讀的設計理念,著力打造安靜、舒心的閱讀環境,群眾在等待休憩的空閑也可以隨時隨地的閱讀,同時組織開展讀書分享會十余期,以濃厚的文化氛圍滋養人心,持續激發居民閱讀熱情。
充實文體隊伍,激活文化“新風尚”
聚焦群眾文化需求,鏈接藝術團、培訓機構等平臺資源,充分挖掘轄區文化能人,發展壯大雅韻舞蹈藝術團、友誼社區舞蹈隊等群眾文體團隊8支,年內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教學培訓等40余次,惠及群眾800余人,其中2支隊伍連續兩年獲得濰坊市鎮級“十佳”廣場舞隊伍榮譽稱號,切實將文化工作由社區“獨唱”變為群眾“合唱”。借助“黨建+”法官工作室、書記面對面等,為居民提供一對一的法律咨詢、矛盾調解、法治宣傳等服務,現已累計開展了39期“法官接待日”活動,共受理案件39個,服務群眾 40 余名,順利辦結案件9 個。
著眼居民需求,綻放文化“新光彩”
深度挖掘社區文化內涵,以年有計劃、季有主題、月有重點、周有活動為目標,聯合共駐共建單位,先后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書畫文創、文藝匯演等20余場次,真正的做到讓文化服務“沉下去”,群眾幸福“提上來”。孵化培育志愿服務隊13支,現有志愿者50余名,涵蓋普法宣傳、文體娛樂 、扶貧濟困、義診服務等多個志愿服務類別,年內常態化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80余次,讓志愿服務融入日常、化作經常。
培育特色亮點,鑄就文化“新招牌”
招募大學生志愿者,鏈接社會資源,在寒暑假為轄區孩子們提供“愛相伴 護成長”公益課堂,根據孩子們學校的作業安排,教會學生合理制定復習預習計劃,按進度完成每日作業,真正實現有“托”有“管”有“教”。以孤獨癥兒童(7—12歲)為切入點,開展“與星之約”特殊兒童志愿服務項目,創新打造“家庭+社區+康復醫院”聯動的“1+1+1”關愛體系,先后開展30余次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名孤獨癥兒童與家庭從中受益,推動孤獨癥群體從“被看見”走向“被接納”